2005年2月2日,第一食品公司向英国状况卫生部分报告了此事,11天后,有关部分向英国公众发出了警告。有专家表示,适量食用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而后,美国疾病防止和放肆核心不断接到大肠杆菌净化的报告,患者广泛20个州,102人涌现中毒症状,14人涌现肾功能衰竭。这些病人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78岁。15日,“做作筛选”食品公司颁布发
哪些网站可以看国外的新闻
1.新华社: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也是中国最大的新闻机构之一,向国内外传递准确、及时的新闻信息,报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新闻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和动态。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它成立于1948年,总部位于北京。人民日报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阅读和引用。
3.人民网:人民网是是中国最大的中央新闻门户网站之一,提供全面的新闻报道、时政评论、经济信息、文化娱乐等内容。
4.新华网:新华网是新华社旗下的官方新闻门户网站,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北京。它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
5.央广网:央广网是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属的官方新闻网站,是中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之一,提供国内外新闻报道、广播节目、电视节目、音视频资源等内容。
6.中青网:中青网是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官方新闻网站,是中国最大的青年新闻门户网站之一,主要面向年轻人和青年读者群体,致力于传递关注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和信息,同时提供平台让年轻人表达观点和参与社会讨论。
7.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是中国国内外传媒集团旗下的官方新闻网站,总部位于北京。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之一,《中国日报》通过其网站向全球读者提供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特稿和多媒体内容。中国日报网的报道范围涵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事务等领域,旨在为国际读者提供了解中国的资讯和观点。
8.中国网:中国网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的新闻网站,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北京。它是中国政府的官方新闻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向国内外读者提供权威、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和信息服务。中国网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新闻和评论,同时提供在线直播、视频、图片和互动平台。
9.中新网:中新网是中新社旗下的官方新闻门户网站,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北京。它是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新闻机构,致力于报道中国和国际的重要新闻和时事。中新网提供全面的新闻报道、财经资讯、文化娱乐和视频内容,同时也拥有多语种版块,向海外读者传递中国的资讯和观点。
10.光明网:光明网是中国光明日报社旗下的官方新闻网站,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北京。它是中国光明日报的网络版,提供全面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和健康生活等内容。
国际新闻(近期)
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受到了“反全球化”示威者的暴力反抗;美国的经济减速已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欧洲、日本的经济也在走低的“泥潭”里不断挣扎……在这种大背景下,占GDP50%以上的中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对外部的需求依赖性非常强,所受影响已逐渐凸现,而我国又即将加入WTO。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经济与全球化的问题。就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经济学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方正教授回答了提问。全球经济疲软,您认为将给中国带来何种程度影响?
美国经济从减速跌落到衰退的边缘,将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鉴于美国个人消费已明显疲软、新经济泡沫仍在挤出、已“空心化”的传统制造业难以重新夯实,因此美国经济必然将步入“L”型的中期调整。鉴于美国经济每向下滑落一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就将跌0.4个百分点,而世界经济每跌一个点,中国出口就滑落10个点。我国国际贸易素来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且带有极其鲜明的以得自美欧的顺差支撑对亚太周边经济体逆差的特点,因此今年我国贸易能勉强保持平衡已属不易。2000年度强劲的外贸增长显然将在今年急剧失速,出口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羁绊。5月份出口仅增长3.5%,比上月回落7.6个百分点,创去年以来增速新低,其中对欧美和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均下滑了2-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冲击全球经济,全球经济进而冲击我国经济,甚至较之当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冲击对我国的影响,来得更为猛烈和持久。
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时期,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全球化之后的第一次衰退,也是信息时代的第一次衰退。这是美国经济在经历泡沫经济高速增长后的第一次衰退。今后几年,中国面临的整个外部环境可能比1997、1998年更困难。
我国“入世”大局已定。入世后,政府的角色转换非常重要。请问,我们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大势所趋,在新的开放格局下,特别是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对于政府加力干预扶持部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做法,必须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容不得矫饰,对其无非有3种态度:一是“驾驭市场”,即政府以为自己可以俯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通过所谓“强政府”和“产业政策”来超越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二是“增强市场”,即政府以为市场是某种外在变量,可以通过关系型融资等奇思妙想来使得“市场机制”更锐利;三是“紧随市场”,即政府承认自己经济干预能力的有限性,只是遵从市场信号尽量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迄今为止,试图驾驭和增强市场的国家毫无例外地已在承受市场的严厉惩罚,其中尤以日本为甚,财政已经扩张至极至;而货币则曾达“零利率”的尴尬,但日本经济硬是毫无反应,财政货币双失灵。而中国渐进改革积累的弊端,从银行业到证券业,从国企改革到社会保障,似乎都带着深深的“日本病”的痕迹。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立足点是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要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特别需要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的支撑。强调市场起作用,并不否认政府的作用,但政府作用的重点和方式应有根本性的转变。政府应当将自己的主要注意力、发挥作用的基本点明确无误地放在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上来,否则市场经济迟早会被“审批经济”困得难以深化发展。(《国际金融报》)